文/異凡
(曾受卓明老師啟發的台南自由演員;1995編導演《尋找馬克思》於台南)
在1990年初的台南,那是個劇場想要萌芽,但是卻找不到方向的年代…….
在那個時候,台南的文化中心偶爾會推出來自北部的劇場如「表演工作坊」、「屏風表演班」、「雲門舞集」等等少數知名劇團的作品,而市面上最風靡的劇場作品是「表演工作坊」的相聲系列錄音帶…..在那個政黨還沒輪替,政治氛圍剛剛開放,但人們又還沒有足夠自由思想氛圍的年代,這些剛剛萌芽的劇場表演形成的氛圍吸引了許多有興趣的年青朋友,但是當時沒有足夠的劇場教育,尤其是關於表演方面的方法課程,大家只能憑藉著貧瘠的資源來摸索劇場的樣貌,在什麼都不夠明晰的狀況下,在懵懂中前行……
在那個時候,台南市文化基金會在暑期舉辦了劇場藝術研習營,卓明老師也是在這個時候受邀進入了台南,並且帶來了一系列啟蒙表演的相關課程,而這些課程所帶來的思想衝擊,如同讓飢渴的大地久旱逢甘霖。
一開始我其實並沒有躬逢其盛,關於那次劇場研習,因為當時的我仍然在崑山工專就讀,並且擔任該校話劇社的社長,我們社團的指導老師蔡明毅極力建議我們去參與這個暑期研習營,當時這個研習營分成兩個部份,一個是演員養成的學習,一個是幕後技術組的培育,而我在那個時候,為了讓社團有劇場製作技術的知識,我參與了幕後技術組,因此並沒有第一時間接觸到卓明老師的表演課程,雖然快接近呈現時有參與到一些零碎的課程,但真正從頭接觸到卓明老師的課程,是之後參與了華燈劇團的[帶我去看魚]的製作,才真正進入卓明老師的劇場世界。
在那個時候,參與劇場研習的許多學員,其實大部份都沒有演出的經驗,因此卓明老師最大的挑戰就是啟發許多劇場門外漢的演員細胞,而在那個時候,絕大多數的學員對於演出的概念,大都來自於電視肥皂劇的樣板文化,為了打破這樣的情況,卓明老師使用了大量遊戲的方式來突破台南學員過於保守僵化的肢體模式。
在那個時候,每次的課程幾乎都長達三小時以上,每次上課一開始,老師都會要求大家彼此找伴來實行按摩課程,而老師除了一開始簡單介紹按摩的基本程序之後,就開始讓我們大家自由發揮…..
雖然比不上專業的按摩課程,但是老師的用意在要求我們透過彼此按摩的過程來打破每個人對於彼此距離的界線,首先要讓我們習慣彼此肢體的碰觸,放鬆我們緊繃的精神與情緒,熟悉彼此的身體樣貌,也開啟熱身的序幕….
在按摩的過程中,我們從老師那邊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穴道與筋絡的知識,透過穴道與筋絡的按壓,被按摩的對象有時會因為感覺疼痛而不自覺的想喊叫,這時卓明老師通常會鼓勵我們喊叫出來,因為透過痛感聲音的釋放,可以發洩我們的情緒,也因此每次都課前按摩活動,哀嚎之聲,不絕於耳。
而這個時候,可以聽到卓明老師的名言是:享受痛苦!
什麼是「享受痛苦」?因為平時大家對於生活中負面的情緒,常常都保持著趨吉避凶的心態,為了閃避讓人不適的狀態,能夠避開就避開,因此面對痛苦也是一樣的心態!
但是身為演員,必須全面體會人生中的各種情緒,歡喜愉悅固然讓人樂於接受,但是痛苦憂傷也必須直面的感受,而使用「享受」一詞,主要就是要身為演員的我們,即使面對不適的情緒,也能夠仔細地去體會這苦痛的樣貌,並將痛苦的經驗轉化為自身的演員資產!
在按摩活動之後,卓明老師還會帶著我們大家做一些柔軟身體的運動,拉筋,呼吸,有氧運動之類的,這整個過程總是會讓當時缺乏運動的我們汗流浹背,而到這裡不過是整個訓練課程的三分之一而已。
卓明老師在面對我們這些毫無演出經驗,以及即使有演出經驗,但是卻缺乏系統性教育的學員,一開始他給予的啟發課程並不複雜,而且常常是透過純粹遊戲的方式來進行,像是「走路」,我們就玩出許多不同的樣貌,從正常走路,快走,慢走,甚至是各種要求的走路樣貌,違反正常走路姿勢,學習動物的行進模式,或是給予抽象的指令要求,即使你對於那些抽象指令有所不解,但是也請你運用自己的「詮釋」方式來交付身體執行那些並沒有標準答案的要求!我覺得這些特別的要求,可以說開啟了我們對於現代舞蹈的概念入門。
為了讓學員可以彼此產生信任,因此「信任感遊戲」是必須的!
從最基本的是兩個人一組,一前一後同向站好,前者兩腳併攏,閉上雙眼,準備直挺挺的往後倒下,而後者兩腳則要擺好前弓後箭的穩定姿態,穩定身形,準備好之後,輕拍前者的肩膀,示意可以往後倒下,當前者後頃的時候,後者則溫柔的接住前者,再慢慢將前者推至原位,過程切勿急躁,也不要刻意驚嚇前者,慢慢形成彼此信任的狀態。
這過程熟悉之後,就可以增加成三人一組,一前一後的接推…….
再來更可以大家圍成一個圈,一個人在中間,隨著周圍的推動,不規則的東倒西歪。
固定原地的練習熟悉後,老師帶著所有人圍成一個大圈,中間同樣有一個人,一樣閉著雙眼(也可以綁上眼罩),隨著周遭的人輕輕推動,中間的人順著推動的力道與方向前進,當你走到邊緣時,邊緣的人也會輕輕地推動,促使中間的人改變運動方向,雖然活動的範圍擴大,但是所有人仍然想盡辦法維護中間移動者的安全。
一開始大家形成的圓圈並不大,但是老師會在中間的學員熟悉這個圓圈範圍後,安靜的示意大家擴大圓圈,這也讓中間的學員感受到移動距離的增加,不確定感增大,因而產生恐懼感,這過程常常讓人因為信任感不足而失敗….
為什麼要這樣「玩弄」中間的學員呢?因為正式演出之前,演員待的位置常常是一片漆黑,身為演員必須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站到定位,如果不夠信任工作人員,就很難完成表演的進行,而透過「信任感」的訓練,可以讓演員體會信任演出夥伴的重要性!
信任感遊戲最極致的體驗是找一個大約一人高的高台處,底下有至少六個人一組,雙手平行交叉,擺出接住的姿態,然後一個人站上高台,閉眼後傾,往六個人的六雙手處,直挺挺倒下!
這是最有危險感的操作,尤其是在高台上準備倒下的人,他會被要求必須是直挺挺的倒下,下面的六個人才好接住,但是常常遇到的問題是,高台上的人因為懼怕而在倒下的過程縮緊了身體,這會讓下面承接的前幾人承受比較大的重量。
「信任感遊戲」是一個需要嚴肅且輕鬆看待的訓練,嚴肅是整個過程不能開玩笑,因為任何輕浮的玩笑都會造成傷害,而這傷害有可能造成悲劇….
但是當大家理解認真嚴肅的必要時,整個體驗過程就可以放鬆體會了!
此外,為了打開學員們的肢體障礙,卓明老師會使用「模仿」的概念來試圖打破每個人的身體律動模式,最常使用的模式,就是讓每個不同的學員來帶領大家一起來「舞蹈」……
一般來說,我們會使用節奏比較慢的,甚至有點冥想感覺的音樂來引導大家都情緒,透過慢動作的肢體活動,由一個人在前面引導,大家跟著一起做動作,並且不時換上不同的引導者,讓不同人的肢體特性來啟發大家的多樣化,因此帶領者除了要絞盡腦汁的自行發展屬於自己的動作之外,跟隨者也要盡力的去「模仿」帶領者的姿態,如此透過學員間彼此的帶領交流,盡力去開發全新的肢體樣貌!
而模仿練習最有趣的莫過於一條龍帶領活動,這活動已經不只是肢體舞蹈而已,還包含了許多小小的冒險與表演,帶領者可以領著大家排列如長蛇般的隊伍,隨性走過許多我們平時不會經過的路線,做出可能有點童趣,瘋癲,甚至是恥度的動作,可以發聲大叫,可以顛狂顫笑,無論帶領者做出什麼瘋狂示範,跟隨者都要一起瘋狂下去,就算感覺丟臉都得跟….這過程透過群體的盲隨力量,真的會讓人被強迫放開呀!
除了模仿之外,為了開發學員們能夠更多打破身體制式僵化的狀態,卓明老師在許多肢體開發舞蹈的練習中,放入許多有趣的指令,像是想像讓大腦轉移到身體各部位如手臂,腳掌,臀部,腰部,鼻尖….等等許多細微的地方,讓我們的身體透過種種想像去裂解自己身體的慣性,這也讓我們更理解舞蹈語言的奧妙!
除了自我想像的方式,也有「被動」的方式…雖然說是「被動」,但是也仍然需要大家放開身體的制約,這樣才能夠玩得盡興。
「被動」的方式是兩個人一組,其中一個人放鬆身體被動等待指令,另外一個人則是用手碰觸對方身體不同的部位,而被動者根據主導者手部的力道與方向,以及碰觸身體的部位,順勢舞出不規則的舞蹈,而在舞動的過程中,主導者仍然可以另外施力在被動者不同的身體位置,改變其身體的律動,甚至主導者也可以加入舞蹈,讓整個過程成為一場被動與主動間的雙人舞。
卓明老師為了「打散」我們的身體與心靈,他甚至帶領我們去一個靜心休養的園區,讓我們去體驗兩套簡單的奧修瑜伽氣功養生的活動,這兩套氣功分別是「Dynamic」與「Kundalini」。
其實這兩套氣功的概念與動作也非常簡單,但是在執行上非常的費勁與疲憊,雖然我們不須要任何技巧,但是每次15分鐘的固定動作,大量的呼吸,強迫我們讓身體全力的放鬆,除了身體的律動,過程中甚至需要非常強大的情緒動力來發洩平時都很難經歷的憤怒波動,透過這個激烈的過程,我們將身體中累積的「情緒廢物」拋丟出來,再透過靜默與沉思,讓我們的心思回歸寧靜…..。
我記得當時在體驗這兩套氣功時,強烈的律動固然讓人汗流浹背印象深刻,但是劇烈動作後被要求固定一個姿勢,靜止長達15分鐘的過程,會讓人強烈感受到自己身體存在的體驗,從身體中血液的流動,汗水劃過身體肌膚的搔癢流涔,你不能抓癢,你只能靜靜地感受身體在靜默下的所有騷動,雖然是靜止狀態,但是你卻會感受到身體無限吵雜的存在!
除了肢體的開發課程之外,在關於表演技巧上,卓明老師非常喜歡「心理劇場」的項目,因此關於如何挖掘演員內心真實情緒的訓練,也讓人印象深刻。
其實平常除了大量的肢體開發課程,卓明老師早就在其中置入了許多讓演員發掘表演冒險的體驗,像是當你執行跟隨著長蛇般的隊伍活動時,如果帶頭的是卓明老師,他常常試圖執行一些顛狂的行為,可能是很醜怪的動作,或是髒話的飆罵,這常常讓跟隨的保守學員傻眼,但是又不得不跟隨著模仿執行,這過程就是在打破學員過於安逸的行為人格,試圖讓保守學員學著開放起來。
有個有趣的表演遊戲叫做「你是誰?」,學員兩兩對坐,先讓其中一位學員發問,問題很簡單,就只有「你是誰?」而被問的學員必須嘗試演繹各種角色,像是各種角色如醫生,老師,運將,或是各種動物,甚至是非人等角色都可以,沒有範圍,隨你想像。
當發問者發出下一句「你是誰?」之前,被詢問者必須不停止的演繹你所演出的角色,直到下一句「你是誰?」出現,你才能夠更換角色…..
這個遊戲有趣的地方在你必須不斷的為自己創造的角色講述故事,如果遇到發問的人不斷丟出「你是誰?」的指令時,被詢問者必須不斷改變角色….
不管是努力編纂故事,或是不斷改變角色,都會讓人絞盡腦汁,精力耗盡,但是又非常有趣,這是啟發演員表演想像力的好活動!
我還記得有一堂課,那是憤怒練習。卓明老師讓學員拉長距離站在兩邊,想盡辦法用最粗魯的語言去辱罵對方,當你的情緒越來越高漲的當下,老師會要求對罵的雙方走近慢慢彼此,在最高潮的地方停止,這活動對於許多平時性格文靜學員產生極大的挑戰!
平時我們被社會要求與人為善,盡量不要與人衝突,但是這個活動讓我們放肆開駡,不管平時的你有多君子,多淑女,在這裡你都要撒潑發癲,因為當一個演員,你必須讓自己當怒時就該怒!
雖然卓明老師帶領的課程都有著強烈遊戲的氛圍,但是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心理開發練習課程叫「空椅子」,這個課程需要參與學員非常的安靜與嚴肅,因為這個練習會讓你看到許多平時熟悉的同學朋友,嚴肅的剖析自己,批判自己,這過程會讓你直擊一個人的私領域情感,直白的呈現在你面前,這練習通常是在訓練後期才會讓大家嘗試,因為通過許多堂課的情感交流,大家都已經成為熟悉的夥伴,也理解彼此尊重的重要性,透過熟悉的感受,進而可以彼此給予安心的力量。
「空椅子」的執行過程是這樣的:舞台中擺放一張空椅子,一個學員先坐在椅子上靜默沉思,運用一點想像力,想像自己的靈魂已經固定在椅子上,這時學員以局外人的身份離開椅子,回頭來檢視坐在椅子上的自己,然後開始與自己對話,試著剖析自己,面對自己,你可以責怪自己,嘲笑自己,安慰自己,分析自己,把自己赤裸裸的丟在舞台上,你知道旁邊有人看著,但是你試著讓自己的私領域心境在舞台上赤裸呈現….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好好面對這個情緒訓練活動,因為丟在舞台上的自己太真實了,沒有巨大的勇氣,你真的辦不到誠實的面對自己,有些人因為過於投入,甚至在舞台上出現情緒崩潰的反應,這過程需要所有人一起給予精神的支持!
這個活動固然有自我療癒的效果,但是從演員養成的角度來看,演員的演出本來就是把自我的情感投射到舞台的過程,雖然在舞台上,你演出的是一個劇本中的角色,但是投射在角色中的情感,卻是屬於你自己的真實情感….因此在這之前,如何剖析自己的內在情感,並且毫不避諱的展現出來,這就是演員的重要功課!
卓明老師對於表演藝術的態度是極度開放的,我記得老師說過一句影響我很深刻的話:「藝術是沒有道德的!」
這句話對於一般人來說,是非常難以理解的,因為我們的社會要求的就是一種符合大眾認知需求的「道德觀」但是卓明老師的這句話,顯然是非常離經叛道的!
但是如果環顧世界藝術的歷史,你不乏看到許多讓人驚嘆的藝術作品,其實充滿許多不同離經叛道的內涵,在藝術創作上如果被「道德概念」限制,就很容易左支右絀!
舉例來說…身為演員,如果你接演的角色是個反派,你為了演出反派應有的樣貌,你必須接受反派的思想與行為,而這樣的思想與行為,絕對跟社會要求的道德是反其道而行的,但是對於角色本身來說,卻是極其合理的內涵,如果在你演出反派時,你卻執著在社會道德的要求上,那麼這個演出勢必會極為彆扭!
其實就算不是詮釋反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個人也都會有一種自我的道德制約,但是身為演員,你不可能一直生活在自己日常的道德制約中,偶爾出軌一下,讓自己超出自我規範的行為準則一下,體會一種日常生活裡的出軌行為,這也是一種拓展演員面向的方式。
因此卓明老師是贊成我們去學習「犯罪」的!
當然老師並不是要我們去明目張膽違反法律規範去真的犯法,而是試著從擺脫眾多道德要求的狀況下,去理解不同行為決策中的心境….
在藝術的創作上,不要被道德綁架,這是藝術需要的自由!
我知道卓明老師在90年代為台南帶來的訓練課程,絕大多數都來自蘭陵劇坊的演員訓練,或許有許多並不是老師的原創,但是這些課程透過卓明老師的整合帶領下,成功的在台南灑下了劇場的種苗,這些種苗吸允著老師的經驗與教誨,不但發展出屬於南部的劇場文化,更有許多人帶著老師的課程,透過自己的再消化,帶進許多學校的戲劇性社團與科系,無論是直接的,或是間接的,卓明老師的影響力,可說是影響深遠!
卓老雖然於今年五月離世成仙,但是他所留下的瑰寶,是許多劇場人的重要養份,透過一代又一代的傳遞,加入其他領域養份的融合,培育出更多新生代的劇場人!
讓我舉起一杯卓明老師心念難忘的台南小西門圓環的蓮藕茶,遙祭卓老的在天之靈,期望卓明老師一路平安好走,我們後會有期!